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2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卡尔达舍夫

[复制链接]

32

主题

38

回帖

2015

积分

版块专员

博丽神社的巫女

积分
2015

题目贡献模范管理员最佳新兵活跃士兵

QQ
发表于 2022-12-7 2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卡尔达舍夫(俄语:Никола́й Семёнович Кардашёв, IPA: [njɪkɐˈlaj sjɪˈmjɵnəvjɪtɕ kərdɐˈʂof];1932年4月25日-2019年8月3日)是苏联和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物理和数学科学博士,PN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 天体航天中心副主任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


早年生活


他出生在莫斯科一个与布尔什维克党有联系的职业革命家家庭。他的父母是Semyon Karlovich Brike和Nina Nikolaevna Kardasheva。他的父亲是党的杰出成员,他的母亲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就加入了。他的父母在1937年和1938年的大清洗中被捕。他的父亲最终被枪杀,他的母亲被迫进入劳改营,多年没有获释。[3]由于父母不在家,他被送到孤儿院,经过大量努力后,他被母亲的妹妹带走。他的姨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去世,当时他16岁,然后他不得不独自住在一个大的公共公寓里。他的母亲于1956年被释放,此时尼古拉已经完成大学学业。


教育


他曾就读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俄语缩写MGU)力学与数学系的天文学系。在这里,他将自己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射电天文学上,这是一个崭新且不断发展的领域。


职业生涯


他于1967年加入苏联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KI)。他于1977年成为IKI的副主任。在苏联解体期间,尼古拉成为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天文航天中心的主任。1978年,尼古拉启动了一个名为Space VLBI任务RadioAstron的项目。这项任务历时30多年,最终于2011年启动。射电天文任务已成为现代观测天体物理学的亮点之一。


1964年,他发明了卡尔达舍夫量表,这是一种根据文明能够使用的能量来衡量文明技术进步水平的方法。他提出了超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这用磁带录音取代了传统的无线电传输线。它于1967年进行了演示。


他可能在他的论文“外星文明的信息传递”中被正式发现之前就预测了脉冲星的存在。


组织


他活跃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担任: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97-2003),51生物天文学委员会副主席(1982-1991),40号委员会射电天文学组委会成员(1967-1985),B部门设施,技术和数据科学成员(2019),F部门行星系统和天体生物学成员(2019),40射电天文学委员会成员(2015年), 51生物天文学委员会成员(2015年),行星系统科学第三分部成员(2012年),X射电天文学委员(2012年)和特别提名委员会成员(2000-2003年)。


他是苏联科学院普通物理和天文学部的成员:首先是作为通讯(准)成员(1976年12月12日),然后是正式成员(1994年3月21日),并从1999年起担任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学委员会主席,直到他去世。


1982年至1986年,他在空间研究委员会担任空间研究委员会副主席。


奖项和荣誉


1980年,他分享了苏联国家奖,以表彰他对轨道射电望远镜KRT-10的开发和实验,1988年,他分享了苏联发现无线电复合线的国家奖。2012年,尼古拉因对射电天文学的终身创新贡献而获得格罗特·雷伯金质奖章。


电影生涯


他与电影业的第一次联系是在1981年。他被要求担任俄罗斯电视连续剧纪录片《佩特利亚·奥利奥纳》(Petlya Oriona)片场的顾问。他于2018年在纪录片系列“太空最深的秘密”的电视节目中扮演自己,并于2018年在纪录片系列“地平线”的电视节目中扮演自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

回帖

162

积分

列兵

积分
162

漏洞侦探

发表于 2022-12-8 01: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8

积分

新兵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12-8 07: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国家敢于再度逐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钢铁雄心中文论坛-战犯茶馆论坛-HOIBBS

GMT+8, 2025-5-25 22:06 , Processed in 0.07285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