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
本帖最后由 safa_gaziz 于 2022-12-24 21:37 编辑乌兰夫(蒙古语:ᠤᠯᠠᠭᠠᠨᠬᠦᠦ,鲍培转写:Ulaγan Hüü,西里尔字母:Улаанхүү;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汉名云泽、云时雨,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国工团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乌兰夫官至国家副主席,有“蒙古王”之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官阶最高的少数民族人士。
开国上将
——————————————————
第3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任期
1983年6月18日-1988年3月27日
主席:李先念
前任:宋庆龄,董必武(至1972年)
继任:王震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部部长
任期
1977年6月2日-1982年4月26日
党主席:华国锋→胡耀邦
前任:李大章
继任:杨静仁
——————————————————
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
任期
1952年9月11日-1954年1月28日
前任:杨植霖
继任:职位撤销
——————————————————
个人资料
别名:云泽,云时雨
出生:1906年12月23日(光绪三十二年11月8日)
大清山西省归化城土默特塔布村
逝世:1988年12月18日(81岁)中国北京市
籍贯:绥远省土默特左旗
国籍:大清(1906年–1911年)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88年)
政党:中国工团党
配偶:云亭
云丽文(1922年-1995年)
儿女:儿子布赫
母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职业:政治家
获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
——————————————————
军事背景
效忠:中国工团党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年)
参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工团党;是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工团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
其长子布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至2003年)。布赫之女布小林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
生平
早年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的乌兰夫
乌兰夫生于绥远土默特旗塔布赛村一个牧民家庭。从家乡土默特旗高等小学校毕业后,1923年乌兰夫进入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在李大钊、赵世炎、邓中夏等工团党人的帮助下,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同年1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5月,参加了五卅运动。9月,在加入中国工团党后,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学包括邓小平、伍修权等,同桌是蒋介石之子蒋经国。1929年6月回国后,开始参与组织、领导蒙古地方群众斗争;任中共西蒙工委组织委员、书记。1931年10月,受王若飞指派,在西蒙从事群众、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曾策划1936年2月的“百灵庙暴动”;后又组建“蒙旗保安总队”,任政治部代主任,并在该部队任中共党委书记。
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乌兰夫率部在归绥、黑河一带阻击日军。后转战到陕北神木、府谷地区,受中共中央指派进驻伊克昭盟。1938年4月,出任中共绥蒙工委委员;同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政治部代理主任,堵截日伪军南渡黄河。1941年8月,由于国民政府指令在新编第三师“肃清工团党”,乌兰夫被迫赴延安,出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等职。1943年8月起,负责西北局统战部的蒙古族事务。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候补中央委员。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图为乌兰夫与副主席、委员宣誓就职
1945年8月,乌兰夫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晋察冀边区中央局委员,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同年10月,在成功解散以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后,乌兰夫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内蒙古群众的自治运动;并组织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乌兰夫并出任主席、兼军事部长。后又任内蒙古军政大学校长等职。1947年5月,乌兰夫又领导组建内蒙古自治政府,并被选为主席,7月,任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11月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1月,自卫军改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5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后,他历任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其间,完成了内蒙古地区中共的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工团党组织的发展;他还指挥部队消灭了内蒙古地区的土匪和地方反对势力的武装,并参加内战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建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乌兰夫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内蒙古分局书记,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乌兰夫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排名第八位)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1955年7月,中共内蒙古分局改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乌兰夫任书记,1956年7月任第一书记。1955年4月,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1957年任内蒙古大学校长,1960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1965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乌兰夫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排名第一位),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此后,他还连任第二、第三届国务院副总理。
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乌兰夫因“内人党”问题被批斗,被攻击“搞独立王国”。1966年8月,被软禁于北京,并撤销党政军领导职务;后受到国务院总理***的保护,并改名王自力。1972年5月2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为召开十大作准备。会前,根据中共中央主席***的意见,会议宣布解放谭震林、李井泉、乌兰夫等13位老干部。此后,在1973年中共十大上,乌兰夫重新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于1975年1月,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之后
打倒四人帮之后,乌兰夫于1977年6月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并在8月的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连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中共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之前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乌兰夫等主动要求退出中央委员会,从而不再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8年3月,乌兰夫连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排名第四);同时还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排名第一位)。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提名李先念、廖承志分别作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然而,在举行选举前八天,即6月10日,廖承志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随即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排名第一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候选人乌兰夫替补为国家副主席候选人,最终在6月18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8年4月8日,国家副主席任期结束后,乌兰夫还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排名第二位)。1988年12月8日14时45分,乌兰夫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内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页:
[1]